宁夏扶贫办移民处:助力123万移民搬出大山
2021-04-27 19:50:31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一批宁夏西海固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曾十年九旱,广种薄收,干旱是这里百年贫困最主要根源。“搬出大山,向水而迁”,为破解贫困魔咒,自20世纪80年代起,一场百万人口的大移民在这里发生。

  “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宁夏始终坚持将移民搬迁与西海固扶贫开发相伴而施,誓将穷根拔除,一届接着一届干,久久为功,历时30多年,先后实施6次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开发式移民,累计搬迁123万人,让搬迁群众挪出了穷窝、换掉了穷业、改变了穷貌、拔掉了穷根,彻底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过上了好日子。”4月25日,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移民管理处负责人韩金龙凝视宁夏地图,感慨万分。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

  千百年来,宁夏中南部地区与贫困旷日持久的斗争从未停歇。靠天吃饭的贫困群众常常“种了一摞子,收了一抱子,打了一帽子”。数据显示,1982年,宁夏南部8县区人均有粮88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26元。

1.jpg

  面对贫困,谁也无法独善其身。为实现解决区域性贫困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目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下,宁夏始终把移民搬迁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以求从根本上解决西海固地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和脆弱的生态问题。

  自1983年拉开移民扶贫开发序幕,宁夏先后组织实施吊庄移民、扶贫扬黄灌溉移民、易地扶贫搬迁移民、中部干旱带县内生态移民、“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共6次扶贫移民搬迁,将贫困群众安置在近水、沿路、靠城的区域,扶贫工作实现由救助式向开发式、由输血型向造血型的有利转变。

2.jpg

  祖祖辈辈深陷大山的贫困群众翻过了“贫困”这座大山,为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宁夏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后续扶持工作,一系列扶贫政策性文件的出台,使扶贫搬迁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自治区扶贫办移民管理处安排专项资金解决“十二五”搬迁群众“多代多人”家庭住房困难,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弱项。搬迁群众的后续发展,也是扶贫办移民管理处的“心上事”,为此,自治区扶贫办移民管理处不断深入实地,调查研究,解决搬迁群众后续发展问题。截至2020年底,在安置区建成设施温棚和养殖圈棚6.1万座,发展枸杞、酿酒葡萄、黄花菜等特色产业88.7万亩,养殖牛羊216万头(只),带动搬迁群众户均增收1400元。建成扶贫车间198个,吸纳移民就业近1万人,年人均收入1.8万元左右。

3.jpg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自治区扶贫办移民管理处继续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继续保持敢打硬仗、苦干实干的工作作风,扎实推进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续写新篇章。”韩金龙说。(宁夏日报记者 赵磊)

 
编辑:王小梅
责任编辑:王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