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村村民于建国,自从端上这碗“旅游饭”后,日子越过越红火。
富宁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村民增收。
王太堡农业观光园,深挖旅游资源,吸引游客“打卡”。
为民办实事,更需为民将事办实。当前银川市大力开展乡村振兴“一村一年一事”行动,即以财政资金投入与吸引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方式,每年为每个行政村至少办好一件实事,重点解决影响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难事,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蝶变赋能。
修路搭桥、拆旧建新、打造扶贫车间……今年,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乡村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乡村治理能力提升、农村深化改革等方面,银川市共征集梳理“一村一年一事”267件,目前已完成170项,完成投资1.69亿元,完成率63.7%。
A
“一事”聚焦产业发展促增收
西夏区怀远路街道富宁村在2020年建设设施温棚以前,是远近闻名的空壳村,村里大多数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没有产业为支撑,“薄弱村”的帽子一直难以摘掉。去年,在区、市、县各级扶贫资金,以及“一村一年一事”项目扶持下,富宁村建起了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一期建设了8栋温棚,种植草莓、小番茄、西红柿等瓜果蔬菜。
近日,记者来到该产业园,看见园区道路宽敞洁净,一栋栋砖红色的温棚鳞次栉比,时不时有工人从一间温棚穿梭到另一间温棚,忙着种菜、剪枝、除草,为来年丰收播洒希望。
“第一期8栋棚是个开始,我们先租给本村村民来种,让大家参与进来,真正得到实惠。”富宁村党支部书记赵中环介绍,去年这座产业园为富宁村村集体增加了12万元收入,并带动村民增收24万元。如今二期11栋棚也已建成,由村集体成立的合作社负责种植和管理,以“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带动村民就近务工,参与温棚种植,为乡村振兴再添“一把火”。
今年,银川市“一村一年一事”行动持续聚焦产业发展,统筹整合脱贫攻坚、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等各类资金,其中灵武市投资400万元在郝家桥镇兴旺村建设冷库,有效解决农副产品存储困难,兴庆区投资838万元在月牙湖乡月牙湖村建设设施温棚,拓宽农民群众增收渠道。“一村一年一事”项目的实施,统筹解决了部分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问题,补齐了三农领域短板弱项,让乡村振兴真正落地生根。
B
300万元资金确保“干一件成一件”
夏散秋至,暑意消退,在永宁县杨和镇王太村的王太堡农业观光园,每日吸引了许多游客入园参观。玉米迷宫,游人你追我赶找出口;田边凉亭,大人小孩品尝时令瓜果;风车架下,情侣们合影留念。这片充满乡村气息的“世外桃源”向游客展示了乡村振兴的新面貌。
曾经的王太村,产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渠道有限,为了盘活辖区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去年王太村党支部借助当地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深挖旅游资源,打造了以“休闲观光、采摘、农耕文化挖掘、农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王太堡农业观光园。这里有明亮艳丽的向日葵,有品种丰富的农产品,有新鲜绿色的瓜果蔬菜……短短1年时间,观光园吸引了超过18万人次的游客来此旅游“打卡”。
小小葵花化身乡村振兴“致富花”,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务工就业。今年57岁的于建国从小在王太村长大,自从端上这碗“旅游饭”,他的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我自己种了十几亩食用葵花,有自己的葵花籽产品,同时儿子还在园区开了个小卖部,旺季的时候收入挺不错。”于建国说。
“虽然现在大致发展雏形有了,但一些基础配套设施还要进一步完善,并且我们还计划将周边旅游资源融入进来,这都需要资金项目的支持。”王太村党支部书记于建军说,今年该村已申请了“一村一年一事”项目支持,“如果能评选成功,我们将把奖补资金投入到配套设施建设中,进一步将观光园发展壮大。”于建军说。
据了解,今年银川市级财政安排奖补资金300万元,用于评选奖励30个“一村一年一事”示范村,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确保干一件、成一件。
C
“建管并重”让件件实事有结果
农村要办的事很多,乡村振兴工作也千头万绪,那么到底先办哪些事?后办哪些事?在这一问题上,我市坚持“农民的事情农民提,农民的事情农民办”的原则,从村集体的小事办起,从农民心中的难事办起,让大家切实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发展红利。
银川市委农办相关负责人李鹏飞介绍:“在每年征集项目时,我们都会实地走访、摸底调研,通过征集老百姓的意见,确定要办的实事,比如这个村村民大多数希望修路,另一个村希望发展产业,我们以村民意愿为主。”村民们的心声被一一收集、整理,被带回到办公室的案头,被规划进全市乡村振兴发展的蓝图。
张枢茂是西夏区怀远路街道富宁村的村民,2000年左右从西海固搬迁至此,一直在周边打工为生,“村里没产业,我们就只能外出打工,所以建这个产业园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希望。”如今张枢茂在园区打工,既在家门口务工就业,便于照顾家庭,也能从中学习种植养殖技术,为日后包棚打下基础。
实事确定了,那么钱从哪里来?据悉,银川市不仅将各村“一村一年一事”纳入年度优先实施项目中,更把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与吸引社会资本相结合,在投入300万元奖补资金的基础上,统筹整合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集中力量办大事。
项目有了,资金也齐了,办的实事如何才能建好、管好?李鹏飞介绍,银川市农业农村局建立起“年初建账、年中查账、年底交账、逐一销号”制度,确保行动不走虚,件件有结果。同时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切实加强项目工程的后续管护力度,建立健全“一村一年一事”行动长效运行机制,着力打造一批示范和样板,通过示范带动,逐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记者 梁小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