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天俯瞰母亲河
2021-11-21 10:50:14 来源:宁夏日报

<p>  空中俯瞰滨河大道青铜峡段,黄河湿地唯美壮阔,湿地面积的扩大和栖息地的恢复,保护了湿地野生鸟类,丰富了湿地生物多样性,改善了生态环境。(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左鸣远 摄</p>

  空中俯瞰滨河大道青铜峡段,黄河湿地唯美壮阔,湿地面积的扩大和栖息地的恢复,保护了湿地野生鸟类,丰富了湿地生物多样性,改善了生态环境。(资料图片)记者 左鸣远 摄

   处于黄河流域上游的宁夏,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最大的问题是生态脆弱。黄河水,不仅是推动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脉,更是保护生态的命脉。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赋予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使命。今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济南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总结分析了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形势,深刻阐明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安排部署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为宁夏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宁夏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举全区之力推进先行区建设,保护母亲河,在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推进突出生态问题整改、强化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上实现了起步有力、开局良好。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更上一层楼”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黄河水资源量就这么多,搞生态建设要用水,发展经济、吃饭过日子也离不开水,不能把水当作无限供给的资源。

  “有多少汤泡多少馍”,对于先行区建设尤为关键。

  今年3月,宁夏率先开展高质量发展“以水四定”管控研究,建立完善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和管控体系。4月,宁夏启动包括用水权改革在内的“四权”改革,出台用水权改革实施意见,制定指标管控方案、交易基准价格指导意见等18项配套制度,将水资源重新优化分配到各市县、用水权确权到最适宜计量单元,严格控制灌区发展规模,大力推广高效节灌,确保生活、生态、生产用水。

  5月,吴忠市利通区提前完成了基层服务体系改革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任务,执行新的水价和服务模式。到夏秋灌结束,已经节约水量2000万立方米。得益于农业节水,1万亩生态防护林和拥有17家养殖场规模的新项目获批。

  目前,全区工业新上项目用水权全部通过交易取得,运用市场化手段推动水资源向高效益领域流转,以农业节水支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推动2433万立方米用水权入市交易。

  这一年,守护好水资源,宁夏不仅从用得好着手,还从管得细、管得紧发力。自治区水利厅分类细化实化水资源管理目标,抓好生态流量、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管控、重要支流水量分配指标落实。深入开展取用水专项整治,坚决查处无证取水、超许可取水项目。全区共整改销号取水工程1696个,退出拆除1537个,处理违规取水企业项目56家。强化水资源预警及超载地区管控,严格落实项目和用水“双限批”,从严停批30余个产业项目,核减闲置指标4700万立方米,解决工业园区及部分沿黄取水口历史遗留取水许可问题。启动“三山”地下取水井专项治理行动,推进地下水超采区水源地置换,银川市地下水位回升幅度居全国前列。

  这一年,黄河治理迎来新时代“协同治理”的大合唱。自治区水利厅、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自治区人民检察院、自治区公安厅联合依法打击涉水领域违法水事犯罪行为,进一步强化了涉水领域行政执法力度。截至目前,我区对28家违规取水单位进行行政处罚,共计罚款135.54万元,已全部缴纳罚金。4家单位已主动全额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用687.93万元。同时,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启动诉前程序7件。

  如今,农业节水领跑、工业节水提效、城镇节水普及、多源增供保障、监管能力提升的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全面展开,“用好每一滴水”的探索实践为高质量发展“开疆拓土”: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0.55,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26.8%和31%,5个地级市、50%县(区)分别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和全国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区),自治区重点用水行业90%规上企业建成节水型企业,90%省级机关、70%省级事业单位、20%高校建成节水型单位。

  绘生态画卷盼幸福美景

  11月初,泾源县六盘山镇的三关口,碧波清流映衬着满山深深浅浅的黄色、绿色。这里曾是采石企业野蛮开采纷纷逐利的矿区。

  “经过持续不断的生态环境治理、修复,水泥厂搬走了,采矿也停了,山上栽了不少树,浑浊的河水也变清澈了。”回想往昔,当地村民无不感慨村里的变化大。

  2021年,宁夏渝河、沙湖、鸣翠湖、清水河入围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在宁夏,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已经融进灵魂。

  2020年7月,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对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作出全面部署,确保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示范,创造经验,打造样板。

  今年,宁夏相继印发《关于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率先区建设的实施方案》《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构建生态环境“1+N”规划体系;全面启动排污权改革,实施黄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试点,生态环境保护市场化机制不断健全。

  在宁夏,无论是干流支流、干渠支沟,都围绕“黄河干流断面水质Ⅱ类进Ⅱ类出”的目标而努力;推进“四尘”同治,统筹推进“五水”共治,大力开展“六废”联治,持续在治理污染上下重拳;

  新修订的《宁夏河湖长制工作考核办法》,将市县河湖长制工作纳入自治区年度效能目标考核管理,切实发挥了考核指挥棒效果;

  建立完善的黄河宁夏段干支流及入黄排水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筹措安排生态补偿资金2亿元,奖惩并举,与甘肃省签订了黄河干流两省区断面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

  石嘴山市实现排污权首单交易,宁夏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全区729家重点管理排污单位完成确权,宁夏有关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价格管理等办法陆续出台,首批23家企业成功申报排污权可交易;

  全区排查各类入河(湖、沟)排污口441个,33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23个工业园区废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清水河、渝河、葫芦河、沙湖、13条重点入黄排水沟等综合治理工程一一推进……

  截至目前,宁夏20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0.0%,黄河干流宁夏段保持“Ⅱ类进Ⅱ类出”,11个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的比例为81.8%,22条主要排水沟中20条达到Ⅳ类及以上水质。按照“流域治理、区域统筹、分类施策”的原则建立了黄河干支流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体系,谋划总投资72.49亿元,涉及工业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再生水回用、水生态修复、水源地保护等9大类54个项目,安排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86亿元支持五市开展水生态治理。

  巡天俯瞰,从泾河源头到清水河畔,从沙坡头下河沿到石嘴山麻黄沟,无论支流干流、湖泊沟渠,大河在宁夏脉动强劲有力,河畔正奏响新时代的幸福乐章。(记者 裴云云 李 锦)

 
编辑:王小梅
责任编辑:王小梅